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

Packoholic

我超喜歡打包。(不是吃飯沒吃完那個打包,是整理行李那一類的意思)

我想我研究過很多次,但是沒有太明確的原因。我本來就喜歡嘗試把東西用最小的體積組合好,那讓我很有成就感,如果它們還可以用最快速的方式被拿出來、被利用,而且還是可以很輕鬆的放回去,那就perfect了。

之前一直慣用的雅尼絲行李箱,跟登機箱差不多大,但我可以帶著它去香港泰國日本,五天以上的行程,需要套裝的正式場合,在所不辭。甚至還塞進電腦直接拎上飛機過。雖然,它密度太高,超過七公斤,拎不是一個太正確的用詞。

人小粒好像是一個優點,起碼我的牛仔褲摺起來不像那些高頭大馬的人類,一下子佔滿行李箱的空間。還有早年我喜歡穿布料很少的,十件摺起來抵人家一件。

了解每一件行李的形狀、材質、特性,當然是技巧重點。所以明明看起來已經很滿了,又塞進一瓶紅酒而形狀沒什麼變,也沒有那麼神奇啦。

不是要誇耀我技術多好,而是,我對打包這件事有狂熱。

就算明天還是住一樣的飯店,「試著裝裝看吧」,仍然在心底不斷搔癢我。人家在看電視、泡浴缸(呃,這也是我的嗜好)的同時,應該很難想像有個人興高采烈的把所有東西重組,自得其樂。

自顧自的把行李箱裡面分成許多區(事實上,我還會幫不同的區取名字,但講出來好丟臉喔),就像酒家不能開在住宅區一樣,很多東西也不能混著放,找不到是另外一回事,基本上那是邏輯的問題,不能混淆是原則。

可是似乎只限於自己的行李。對於其他人的,我實在不知道別人喜歡從什麼地方拉出他們的防曬裝備,或是把睡衣摺在哪個角落才有安全感。這真的非常關乎個人喜好。

好像很多常出國的記者,都會養成把東西模組化經營的習慣。化妝品一包,戲水用具一包,什麼什麼又一包。但相信我,包起來的東西拆開以後,當然還是同樣那幾坨,但體積完全縮小,稜稜角角浪費的空間比較少。用衣服、文件或是其他形狀的東西去區隔,反而經濟。要不然就是要用最軟的材質的包包裝,讓它能緊貼著物體的形狀,爛得要命的塑膠袋,有時候還比高級品牌的袋袋好用,比如說,裝形狀怪異又占位置的鞋子。

不知道為什麼,講到這裡又手癢。打包是我要出國玩以前最嚮往的部分。

沒有留言: